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丁未时是几点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丁未是几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丁未时是几点丁未时指的是几点丁未时是几点几分丁未时是13:00至15:00
丁未时就是未时,未时是13点至15点,即下午的一点到三点。未时,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午后时间,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
十二时辰对照时间表
1、午夜23时至1时--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凌晨1时至3时--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3、凌晨3时至5时--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清晨5时至7时--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上午7时至9时--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上午9时至11时--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
8、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9、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人定也就是人静。
10、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晚上19时至21时--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亥时: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丁未时是13:00至15:00。
未时就是日昳,又名日跌、日央,未时为二十四小时制的13:00至15:00,在方向上指西南偏南。未时是十二时辰当中的一个,也就是下午的1-3时(即“未时”)。相传羊在此时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十二时辰:
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丁未指的是纪年法中的一年,也就是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丁未时是13:00至15:00。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
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