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运程 > 文章页面

如何估算未来中国几年经济的潜在gdp的增长率

对于2020年经济潜在增长要求的估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估算未来中国几年经济的潜在gdp的增长率,以及如何测算未来几年的gdp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如何估算未来中国几年经济的潜在gdp的增长率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估算未来中国几年经济的潜在gdp的增长率

未来5~10年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因素

中国未来十年gdp增速,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预测

基于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评估在未来5~10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出现的变化。在基本情形假设下,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下一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会下降到6.5%左右。人口红利的消失是其中一个因素,但笔者认为这一因素的作用被部分学者夸大了。影响潜在增长率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来自投资体系的改革,这意味着投资增速较前几年会出现明显放缓,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投资的效率会逐步得到修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部分弥补投资增速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人口因素对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适龄劳动人口(15~59岁人口)的绝对数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要转为人口赤字。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口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也屡屡被提及,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人口赤字时代。

毫无疑问,人口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在以上分析中,中国人口变化的负面因素被夸大了。我们认为人口红利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也有一些因素可能会推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首先,中国的就业结构仍然存在大量的农业就业人口。1990年,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为60%。到2013年,这一比重下降至32%。但是,日本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降至个位数。因此,在日本,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导致总就业人数减少(就业人口比重基本不变),从而必然导致非农就业人口减少。而在中国,劳动人口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持续转移仍然提供了一定的人口红利空间。

其次,目前中国城镇化的水平远低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水平。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为53%,而其中户籍人口比重仅为35%。也就是说,超过两亿的人口属于半城镇化人口。他们生活在城市而没有城市户籍,因此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如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从就业的角度,这群人中的大部分只在城市工作10~15年,然后返回到农村地区。这在劳动力资源上是个极大的浪费。所以,未来以人为主体的城镇化改革,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多的农民进城,另一方面可以使已经进城的农民真正在城市落户。这两方面的变化意味着人口红利在短期内并不会变为人口赤字。

最后,人口政策和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放宽独生子女政策,为长期人口恢复增长均衡生产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而教育体系的改革对于解决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更是至关重要。因为目前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求出现了巨大的脱节。对此,我们建议尽快将部分高校改革为高等职业培训学校,以应对在制造业升级和发展服务业中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我们再来分析投资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投资的变动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关于投资的争论很多,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目前的投资是否过度,二是中国是否应该由投资为主导的模式转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两个问题从本质上其实是相互关联的。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区分投资存量和流量的问题。从流量而言,中国每年新增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近几年接近50%。这一比率不仅高出中国历史上的水平(2001~2007年中国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比率为40%左右),在全球也是遥遥领先。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在其高速增长期,投资占GDP比重最高也仅在35%~40%。

但是,中国投资流量如此之高的背景是投资存量的起点较低。根据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而言,我们估计这一比率目前大约为275%左右,与日本相当。换句话说,中国的资本总量与目前的经济总量大致相当。而如果中国未来仍然要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话,投资的增速也相应地要保持在中高水平。

这一判断有助于我们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理解。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投资需求,如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新能源、医疗以及进一步城镇化中带来的需求。我们不宜过分强调由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型,而应该投资和消费两条腿并重。从国际经验看,仅仅以需求推动的经济体很难维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一些提前强调以消费为主导的新兴经济体陷入过度消费和中等收入陷阱的例子却并不罕见(如一些拉美国家)。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同样不可持续,因此需要逐步地将投资比重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如未来五年内将投资比重降到40%左右)。高投资的负面影响在过去几年体现得非常明显。由于短期内大量的投资行为,往往伴随着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投资效率的下滑,也增加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在2008年之后,投资比重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投资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下滑,绝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我们强调投资对于中国长期增长的重要性,但这里指的是有效投资,并非简单的投资数量。

因此,未来改革的核心是在适当调整投资比率的同时,通过供给端的改革重新提振劳动生产率。这是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5~10年维持健康的中高速发展的关键。供给端改革的核心,如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所指出的,是改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乐观的情形下,如果改革能够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006~2010年3%的平均水平,那么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将有望高出我们的基本假设情形,政府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也有望早日实现。

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今天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非常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满目疮痍,而我国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当年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我国人民正在用人民币给世界不断的施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的加强,大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之势,很显然,美国经济非常象二战结束时的英国和法国,表面很强大,但正在走向日薄西山之路。在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美元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需要人民币却毫不犹豫地坚挺出来,而我国跟一系列国家签订了"国家货币互换协议",说明人民币将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本位金,这对于我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稳定各国的贸易结算体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球贸易萧条的状况下,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的状况下,我国对于欧洲,依然派出了强大的,高规格、高标准的政府采购团,我想,这不是政治问题,当然也确实是有政治的意味包含其中:一方面在影射法国,不跟我合作,就不会受到人民币的眷顾,你的企业产品就如同垃圾差不多,因为商品在于流通,流通产生价值;另一方面告诉各国,我国很强大,不差钱,各国自有紧密的协作,加强贸易,才可以共渡难关;最重要的是我国可以乘机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所限制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提升自我技术和产业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叫"仍一块肉,牵回一头狮子",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当然,还有更好的诱饵,不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吗,我国军方的武器采购清单已问欧盟准备好了嘛?非常明确,贸易和政治的平等是建立国家不断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尽管老欧洲一些人仍然偏执和偏见,但是精明的商人有谁会和人民币过不去?除非那个笨蛋萨科奇!

当前,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同样困难,在整个世界金融的大背景下,怎能会独善其身?我们所说的是,金融危机迟早要过去的,也许年底就会有转机,或者3年,但绝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所以我国绝不会坐等时机,愁城坐困,我国在着眼于未来十年,我国在为未来十年做准备,所以我国主动出击。我认为我国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改变:

1、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叫"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所以今后我国更会以人为本,政策更利于普通老百姓方面的倾斜,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的力度,这样我国政府在现阶段及未来更显贴切,更具有凝聚力!

2、我国目前不要忌讳投入,更不要害怕投入,尤其在新技术,新领域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除了技术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品牌,加强企业文化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在重点的领域里,不单是要让企业生存,还要让企业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兼并国外优秀的企业,我们也更需要在十年内,大量培养新一代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3、如果整个世界经济在年底持续恶化下去,我国也必将采取更激进的"A、B、C"刺激内需疗法

A、购房者和已向银行申请暂时在(3)年内,停止向银行按揭和利息,在此期间,购房者不算违约;

B、大病医疗费用全部减半,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

C、失业者,尤其失业的产业工人,半年内有国家支付失业保障金,半年后,国家强行安排工作上岗;

除此之外,国家每月给每个公民发 300-1000元的消费券,用于消费指定范围内的消费。

结论: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未来十年,我国将继续沿着他的特色之路坚毅不拔,毫不动摇的走下去,他走过了大江大河,爬过雪山,踏过草地,什么路没见过,什么凶险没遇过,如今我国走的是康庄大道,高速铁路向着未来疾驰!!!

好了,关于如何估算未来中国几年经济的潜在gdp的增长率和如何测算未来几年的gdp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两会财经 政府工作报告未设GDP增长目标,但透露了增速底线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